神圣彩票平台骗局_ios/安卓/手机版app下载
中新网重庆12月3日电 题:千里续写“山海情” “80后”医生以蜂疗插上乡村产业“翅膀”
戴上手套,撩下面纱,拿起盒子,无党派人士、重庆市武隆区中医院副院长王锡凑近蜂箱,小心翼翼抓起蜜蜂,为一天的诊疗工作开始准备。
图为王锡正在坐诊。 重庆市武隆区中医院 供图
出生于1980年的王锡来自山东,原本是济南市中医院的一名医生。2018年5月,王锡到武隆区中医院支医帮扶,从此与武隆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武隆支医帮扶的一年多时间里,王锡白天接诊患者,指导当地医生,晚上利用业余时间把自己所掌握的诊疗技术整理成资料,为全院医生培训,他所在的科室累计接诊近1.2万人次。
2020年,武隆区出台引进高端人才的实施方案,该年9月,王锡作为高层次引进人才从山东跨越千里,举家搬迁落户武隆。
武隆生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65%,有五倍子、乌泡、黄柏等丰富的高山野生蜜粉源植物200多种,为蜜蜂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2022年,武隆区打算大力发展蜜蜂产业,其中就提出结合康养发展蜂疗,王锡认为值得一试。
“在武隆支医期间,我在山区义诊时发现当地医疗人才资源严重不足,而我擅长的针灸需要长时间学习和练习,短期的培训难有突破性提升。”在了解到蜂蜇疗法不仅对多种病症均有疗效,跟针灸相比,操作技术相对简单,基层医疗人员更易于学习掌握后,王锡便希望能将蜂疗技术普及推广。
“蜂蜇疗法在国内外都有悠久的历史,目前在我国沿海地区发展比较成熟。”2022年9月,王锡带领他的科室成员到广东、福建进修学习,将“岭南无痛蜂疗”的诊疗方法、操作方法等技术带回了武隆。今年2月,西南地区首家蜂疗特色门诊在武隆区中医院正式开诊。
王锡介绍,蜂蛰疗法是结合中医经络理论辨证选择特定穴位或者部位,利用蜜蜂尾针蛰刺局部皮肤,以达到治疗疾病与养生保健的目的,兼有针、药、灸三种作用。跟普通针灸相比,蜂疗的区别在于蜜蜂的尾刺内含有蜂毒。蜂毒既能治疗疾病,也会造成红肿、热、痒等过敏反应。王锡的科室成员用中药喂养蜜蜂,降低蜂毒的毒性。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的科室成员能在蜂针刺入人体后0.2秒内将蜂针拔出,进一步减轻过敏症状。
“蜂疗不仅提升基层医疗水平,救治了更多病人,也推进了武隆康养产业的发展。”王锡说,蜂疗除了蜂针治疗外,还包括蜂产品疗法,比如将蜂毒、蜂蜜、蜂王浆拿来研发制剂,做成保健药品等,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今年5月,王锡所领衔的武隆区党外知识分子王锡工作室成立。这个由6名医务人员组成的工作室,致力于推广蜂疗特色门诊,带动武隆地区医疗技术水平提升,改善民众就医条件。在王锡的推动下,第四届世界蜂疗大会在武隆举行,蜂疗成为该区做强康养产业链的有力助推器。
近年来,武隆在发展中蜂产业的基础上,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将其与康养产业结合,积极发展中医蜂疗。目前,该区中蜂养殖规模已达到15.2万群,年产蜂蜜600吨,综合年产值达到6亿元。下一步,武隆将坚持“蜂文旅”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思路,加快打造以蜂疗体验为特色,蜂产品和蜂研学为补充的全国蜂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完)
中新社北京12月3日电 题:西部计划实施20周年:大漠园丁筑教育绿洲
车行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天杭实验学校。这里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河上游,浅藏云端的雪山之巅环抱在后。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下简称“西部计划”)20周年之际,中新社记者随同共青团中央工作人员来到南疆多地寻访西部计划志愿者,天杭实验学校是第一站。
走进天杭实验学校教学楼内,两幕巨幅画报相迎而立——一面画着天山,一面则是江南山水图。据该校党支部副书记、校长,2007年西部计划志愿者崔振强介绍,这是一所由浙江杭州援建的学校,此名此景寓意“杭州和阿克苏两地人民在天山脚下结出美好的教育成果”。
8月2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天杭实验学校党支部副书记、校长,留疆西部计划志愿者崔振强。曾玥 摄
2007年,崔振强从河西学院毕业后成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由此来到阿克苏。一年后,他通过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进入当地教育系统工作。近15年的教学生涯中,崔振强先后在阿克苏市第三中学、阿克苏市高级中学、阿克苏市天杭实验学校任教,其间参与多所幼儿园、初高中学校的筹建工作。
谈及学生,崔振强反复提到“感动”二字。“我教出的很多学生都已经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我最骄傲的就是我的孩子们回到了祖国西部,回到阿克苏工作。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跟我一样,选择成为一名教师,我觉得这是一种传承,让我非常感动。”
在疆生活16年,改变了崔振强的很多生活习惯。“我刚来新疆的时候闻不得羊膻味,也吃不惯米肠、面肺,但现在已经慢慢喜欢上这里的美食了。”他回忆起,刚开始工作时经常备课到凌晨,“半夜饿了没东西吃,但有维吾尔族老乡们的米肠、面肺,于是慢慢就吃习惯了。”崔振强笑着说,“现在偶尔不吃一顿,还挺想念的。”
十余载春秋,不只人在变,城市也在变。从曾经在马路上跑的毛驴车,到现在人车分离,“三步一个街头,五步一个游园”,崔振强感慨道,“城市越来越漂亮了”。随着父母、爱人、孩子留疆生活,崔振强早已把家安在了阿克苏,“这样我能更加安心地从事教育工作,也让我决心扎根新疆”。
自2003年西部计划实施起,先后已有数万名像崔振强一样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来到新疆开展志愿服务。
一路朝南,贴有“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字样的车驶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和田地区和田县塔瓦库勒乡巴克墩村小学门前停下。走进教学楼拾级而上,鞋底遗落的细沙点缀着台阶,为这个地处沙漠腹地的校园绘就底色。
8月25日,贴有“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字样的车驶入塔克拉玛干沙漠。曾玥 摄
教室里,2023届西部计划志愿者武申奥正在给六年级的孩子们上语文课。新学期第一课,讲的是《狼牙山五壮士》。与教室相邻的教师办公室里,还有35名和武申奥同届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正在忙碌着。
据校长杨彬介绍,目前巴克墩村小学共有6个年级、452名学生,学校的教学工作全部由西部计划志愿者承担。
2017年末,共青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开始探索“驻村支教 志愿支教”教育扶贫新模式。从2018年7月起,巴克墩小学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团委整体负责教学工作,教师班底由来自全国各高校的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组成。2022年,巴克墩村小学西部计划志愿者接力支教服务队获得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在这里,不仅是我在教孩子们知识,孩子们也在教我人生的道理,我们一同学习和成长。”同是任教语文的2023届西部计划志愿者闫金培说,“希望经过我们一代代支教老师的努力付出,能让孩子们真正有机会走出去,看见外面更广阔的天地。”
在六年级(1)班的教室后方,有一面“签名墙”,孩子们的名字簇拥着“是终点 亦是起点”的黑板报。武申奥告诉记者,毕业班的孩子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考上内初班,走出大漠,去更远的地方看看。
内初班是一项面向偏远农牧区乡村小学或贫困、边境县城市小学招收应届毕业生的教育优惠政策,旨在让全疆的所有孩子都能获得优质教育机会。
8月25日,2023届西部计划志愿者武申奥正在讲授《狼牙山五壮士》。曾玥 摄
踏入12月,距离新一届内初班的招生考试便已进入170天倒计时。武申奥、闫金培和巴克墩村小学的其他任教老师连日里忙着给孩子们查漏补缺,希望在来年1月的期末考试和5月的内初班考试中收获好成绩。崔振强则刚刚完成近期的第3轮家访,又准备到教学楼巡视供暖装置、检查暖气温度,入冬后每周如此。
“我真的没想到16年前做的决定会给我的人生带来这么大的影响,”回望过去,崔振强动情地说,“这段经历一生难忘,是一份宝贵的人生财富。”闫金培也同样用“难忘”和“宝贵”来形容参加西部计划的感受,“就像我们的那句誓言一样,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完)